![]() 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涉及燃气管道放散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包括伸缩式放散管,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水平外端同轴安装有内螺纹式阻火器;所述内螺纹式阻火器后端通连接有高压防爆管,所述高压防爆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拔接头,一端所述插拔接头能够插接在快速接头I内,所述快速接头I可拆卸安装在内螺纹式阻火器端部,从而减少了安装时间,所述高压防爆管通过快速接头II外接在燃气管道排气口上;使用伸缩式放散管并配合各部件,使得整个装置的重量以及成本均大大降低,且其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得便携性提高。 公开号:CN214332335U 申请号:CN202120663762.5U 申请日:2021-03-3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汪卫锋 申请人:Ma'anshan Ganghua Gas Co ltd; IPC主号:F17D3-01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管道放散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 [n0002] 在燃气管道通气前,需要对管道进行放散处理,因为即使管道两侧的阀门关闭后,管道中还有燃气,直接通气会造成管道内燃气浓度不达标,易发生安全隐患,所以一般先做放散处理,然后再通气。放散管是一种专门用来排放管道内部的空气或燃气的装置,在燃气行业一般用于新户通气的情形下,便于检验入户燃气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现有的放散管多为镀锌管,因此长度较长且重量较重,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双人配合才能完成入户的通气工作,另外,还存在不易拆卸,以及携带不便等问题。 [n0003]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258705.X、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2月12日,公开了一种燃气管道放散系统,其放散系统连接设置在放散燃气管道中,包括与所述放散燃气管道贯通的放散管,所述放散管上设置有泄压阀及气压表,所述放散管的出口端连接有阻火器,所述阻火器的末端设置有消音装置;但是,此专利中阻火器与管道间的连接不易拆卸,这给后期拆装维修时带来了不便。 [n0004]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20679407.2、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6月11日,公开了一种燃气管道放散管用新型阻火器,改进之处在于阻火器为防爆阻火器,所述防爆阻火器包括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及器壁,所述器壁夹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中央,所述器壁的外围设有固定框,使得阻火器上下采用法兰结构连接,易于拆装,方便后期维修保养。但是,经调研可知,法兰阻火器的成本较高,且体积大、重量重,因此操作人员不易随身携带,因此增加了操作负担以及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n0005]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放散设备不易拆卸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包括伸缩式放散管,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水平外端同轴安装有阻火器,所述阻火器的后端可拆卸安装有快速接头I,使得放散装置各部件之间拆装便捷;使用伸缩式放散管减轻了放散装置的整体重量,且便于拆卸,从而方便操作人员随身携带,提高了工作效率。 [n0007] 2.技术方案 [n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n0009] 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包括伸缩式放散管,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三通阀,相比于现有的DN15手柄式快阀,由于DN15手柄式快阀需要与其他零部件组装起来使用,且组装过程较为繁杂,而三通阀自带螺纹,从而便于组装;所述三通阀的水平外端同轴安装有阻火器,从而避免明火,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所述阻火器的后端可拆卸安装有快速接头I,所述快速接头I外端设置的螺纹端与所述阻火器内部设置的内螺纹适配式连接,从而便于放散装置各部件之间实现快速拆装,从而提高了使用效率,且节省了人力;由于现有的放散管多为镀锌管,使用伸缩式放散管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且其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还方便收缩便于携带。 [n001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高压防爆管,所述高压防爆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拔接头,一端所述插拔接头能够插接在快速接头I内,从而减少了安装时间;现有排气的橡胶管在总体重量上相比于高压防爆管更重,在携带便捷性方面也较差,且在冬天橡胶管易开裂漏气,而高压防爆管的安全性更好,且使用完成后能够自动形成盘卷状,从而便于携带,既提高了安全性,还提高了便携性。 [n00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快速接头I包括卡接管,所述卡接管与插拔接头连接的一端其外围同轴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能够沿着卡接管轴向滑动,以松动或压紧所述卡接管上端沿其周向设置的卡块,因此使用快速接头I时,操作简单,并且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 [n001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远离所述快速接头I一端的插拔接头上插接有快速接头II,所述快速接头II的后端外接在燃气管道排气口上,从而便于连接燃气管道,且拆装快速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n001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三通阀与阻火器连接处套接有束节,并通过三通阀水平端设有的排气阀门控制开合,从而实现燃气管道与伸缩式放散管间的联通;所述三通阀竖直端设置有检测口,并通过其上设置的检测阀门控制开合,从而在燃气放散的过程中随时观察燃气管道内的燃气浓度是否符合标准,以完成放散操作。 [n001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阻火器为内螺纹式阻火器,由于高压卡套式阻火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较差,而内螺纹式阻火器便捷性较高,且成本较低。 [n001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前端设置有排气端,所述排气端与伸缩式放散管相连通,其上绑扎有飘带,通过其前端设置的飘带的飘动方向以及幅度,能够判断出伸缩式放散管内是否有气体排出,以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n001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相比于现有的放散管多为镀锌管,从而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以及成本,且其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方便携带。 [n001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中后部同轴套接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材质为海绵,从而增大了伸缩式放散管上的摩擦力,以方便人们手持操作。 [n0018] 3.有益效果 [n0019]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n0020]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包括伸缩式放散管,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水平外端同轴安装有阻火器,从而避免明火,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所述阻火器为内螺纹式阻火器,所述阻火器的后端可拆卸安装有快速接头I,从而便于放散装置各部件之间实现快速拆装,从而提高了使用效率,且节省了人力;由于现有的放散管多为镀锌管,使用伸缩式放散管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且其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还方便收缩便于携带; [n0021]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所述阻火器后端通连接有高压防爆管,所述高压防爆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拔接头,一端所述插拔接头能够插接在快速接头I内,从而减少了安装时间;在总体重量上高压防爆管相比于现有排气的橡胶管更轻,且使用完成后高压防爆管能够自动形成盘卷状,因此在便捷性方面也较橡胶管好,从而既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还提高了便携性; [n0022]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高压防爆管通过快速接头II外接在燃气管道排气口上,从而便于连接燃气管道,且拆装快速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n0023]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所述三通阀竖直端设置有检测口,并通过其上设置的检测阀门控制开合,从而在燃气放散的过程中随时观察燃气管道内的燃气浓度是否符合标准,以完成放散操作; [n0024]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前端设置有排气端,所述排气端与伸缩式放散管相连通,其上绑扎有飘带,通过其前端设置的飘带的飘动方向以及幅度,能够判断出伸缩式放散管内是否有气体排出,以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n0025]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相比于现有的放散管多为镀锌管,从而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以及成本,且其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方便携带; [n0026]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所述伸缩式放散管的中后部同轴套接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材质为海绵,从而增大了伸缩式放散管上的摩擦力,以方便人们手持操作。 [n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放散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散装置所连接的高压防爆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29] 图3为图1中的放散装置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n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放散装置中快速接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3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放散装置工作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n0032] 图中:1-伸缩式放散管;2-手持部;3-三通阀;4-阻火器;5-快速接头I;6-插拔接头;7-高压防爆管;8-快速接头II;11-排气端;12-飘带;31-检测阀门;32-排气阀门;33-检测口;34-束节;51-套管;52-卡接管;53-螺纹端;521-卡块。 [n0033]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n0034] 实施例1 [n0035]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伸缩式放散管1,所述伸缩式放散管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三通阀3,相比于现有的DN15手柄式快阀,由于DN15手柄式快阀需要与其他零部件组装起来使用,且组装过程较为繁杂,而三通阀3自带螺纹,从而便于组装;所述三通阀3的水平外端同轴安装有阻火器4,从而避免明火,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所述三通阀3与阻火器4连接处套接有束节34,并通过三通阀3水平端设有的排气阀门32控制开合,从而实现燃气管道与伸缩式放散管1间的联通;所述三通阀3竖直端设置有检测口33,并通过其上设置的检测阀门31控制开合,从而在燃气放散的过程中随时观察燃气管道内的燃气浓度是否符合标准,以完成放散操作;如图3~4所示,所述阻火器4的后端可拆卸安装有快速接头I5,所述快速接头I5外端设置的螺纹端53与所述阻火器4内部设置的内螺纹适配式连接,所述快速接头I5包括卡接管52,所述卡接管52与插拔接头6连接的一端其外围同轴套接有套管51,所述套管51能够沿着卡接管52轴向滑动,以松动或压紧所述卡接管52上端沿其周向设置的卡块521,因此使用快速接头I5时,操作简单,并且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如表1所示,对现有的各类可用于放散的管道进行安全性、长短、便携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比较,由于现有的放散管多为镀锌管,使用伸缩式放散管1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且其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还方便收缩便于携带,最终发现伸缩式放散管1在各项指标上均能较好满足要求。 [n0036] 表1 [n0037] [n0038] [n0039] 实施例2 [n0040]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阻火器4后端通连接有高压防爆管7,所述高压防爆管7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拔接头6,一端所述插拔接头6能够插接在快速接头I5内,从而减少了安装时间;现有排气的橡胶管在总体重量上相比于高压防爆管7更重,在携带便捷性方面也较差,且在冬天橡胶管易开裂漏气,而高压防爆管7的安全性更好,且使用完成后能够自动形成盘卷状,从而便于携带,既提高了安全性,还提高了便携性;如图2所示,所述高压防爆管7通过快速接头II8外接在燃气管道排气口上,从而便于连接燃气管道,且拆装快速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n0041] 实施例3 [n0042]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表2所示,所述阻火器4为内螺纹式阻火器,由于高压卡套式阻火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较差,而内螺纹式阻火器便捷性较高,且成本较低。 [n0043] 表2 [n0044] [n0045] 实施例4 [n0046]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1所示,所述伸缩式放散管1的前端设置有排气端11,所述排气端11与伸缩式放散管1相连通,其上绑扎有飘带12,通过其前端设置的飘带12的飘动方向以及幅度,能够判断出伸缩式放散管内是否有气体排出,以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n0047] 实施例5 [n0048]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4,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伸缩式放散管1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相比于现有的放散管多为镀锌管,从而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以及成本,且其长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方便携带;如图1所示,所述伸缩式放散管1的中后部同轴套接有手持部2,所述手持部2材质为海绵,从而增大了伸缩式放散管1上的摩擦力,以方便人们手持操作。 [n0049] 本实施例中,经计算:200g(伸缩式放散管1)+50g(内螺纹式阻火器)+100g(三通阀3)+30g(束节34)+60g(快速接头I 5)=440g,相比于现有的放散装置:800g(镀锌管)+2800g(法兰阻火器)+180g(DN15手柄式快阀)+200g(三通管)=3980g,重量降低约90%,因此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便携性能,成本上也降低了80%,设计改良放散装置之后,不仅减轻了员工的工作负担,而且大幅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n0050]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式放散管(1),所述伸缩式放散管(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三通阀(3),所述三通阀(3)的水平外端同轴安装有阻火器(4),所述阻火器(4)的后端可拆卸安装有快速接头I(5)。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防爆管(7),所述高压防爆管(7)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拔接头(6),一端所述插拔接头(6)能够插接在快速接头I(5)内。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接头I(5)包括卡接管(52),所述卡接管(52)与插拔接头(6)连接的一端其外围同轴套接有套管(51),所述套管(51)能够沿着卡接管(52)轴向滑动,以松动或压紧所述卡接管(52)上端沿其周向设置的卡块(521)。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快速接头I(5)一端的插拔接头(6)上插接有快速接头II(8),所述快速接头II(8)的后端外接在燃气管道排气口上。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3)与阻火器(4)连接处套接有束节(34),并通过三通阀(3)水平端设有的排气阀门(32)控制开合;所述三通阀(3)竖直端设置有检测口(33),并通过其上设置的检测阀门(31)控制开合。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器(4)为内螺纹式阻火器。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放散管(1)的前端设置有排气端(11),所述排气端(11)与伸缩式放散管(1)相连通,其上绑扎有飘带(12)。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放散管(1)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放散管(1)的中后部同轴套接有手持部(2),所述手持部(2)材质为海绵。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2335U|2021-10-01|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 CN204731072U|2015-10-28|一种玻璃采样管采样辅助装置 WO2013130750A4|2014-04-10|Silent entry torching and oxygen delivery system and configuration CN210953269U|2020-07-07|一种管路泄露检测装置 JPS6064769A|1985-04-13|Welding device CN208996838U|2019-06-18|一种用于内燃机在受限环境下的供氧装置 CN204913005U|2015-12-30|一种手割枪 CN211060277U|2020-07-21|用于光谱仪器设备的通风系统 CN212869387U|2021-04-02|一种管道保压装置 CN213339212U|2021-06-01|一种带气接驳培训装置 CN211399878U|2020-09-01|一种燃气灶灶头进风口调节结构 CN210166101U|2020-03-20|一种中冷器高压试压装置 CN210891701U|2020-06-30|一种高效燃烧火炬装置 CN207112363U|2018-03-16|一种燃气管网的排空装置 CN209800974U|2019-12-17|一种快速连接的一体化放散设备 CN214579681U|2021-11-02|一种供水管路辅助排气装置 CN213852845U|2021-08-03|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火灾的扑救装置 CN213656880U|2021-07-09|一种油烟净化装置用转接机构 CN2438246Y|2001-07-04|多股电缆接头外套 CN211904807U|2020-11-10|一种具有采样孔的废气排气筒 CN214466159U|2021-10-22|一种自动复位的排烟防火阀 CN211119414U|2020-07-28|封闭式沼气火炬 CN205579567U|2016-09-14|一种氢氧火焰枪装置 CN211676901U|2020-10-16|一种可拆卸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1472715U|2020-09-11|一种消防栓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63762.5U|CN214332335U|2021-03-31|2021-03-31|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CN202120663762.5U| CN214332335U|2021-03-31|2021-03-31|一种新型手持式燃气放散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